國家將從四方面入手 解決廉價藥短缺問題
11月10日,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副司長姚建紅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國家衛計委將從目錄管理、信息系統、定點生產管理、政府價格管理等四方面入手,解決廉價藥短缺問題。
廉價藥短缺紛爭再起,有些低價藥品甚至出現供貨困難。針對公眾關心的價廉物美的藥經常出現短缺的現象,11月10日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副司長姚建紅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國家衛計委將從目錄管理、信息系統、定點生產管理、政府價格管理等四方面入手,解決廉價藥短缺問題。不過業內人士坦言,廉價藥短缺問題根本原因是中國醫藥衛生體制存在問題,導致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普遍存在以藥補醫現狀,而如果以藥補醫現狀無法打破,任何措施都是“表面文章”,無法治本。
廉價藥稀缺并非新鮮事,最近紛爭再起,源于此前有媒體報道,一盒僅售7.8元,治療罕見的嬰兒痙攣癥的注射用促皮質素,在很多家醫院難覓蹤影,而“黑市”上卻賣到4000元。這些逐漸缺失的廉價藥,具有療效突出、價格低廉等優點,能夠滿足大部分患者的基本就醫需求,也是我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保障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廉價藥為何會呈現出“孤藥”、“一藥難求”,或者是搖身一變成“天價”的情形?姚建紅用“成因比較復雜,原因較多”一句話概括,將原因歸結于原材料短缺、利益機制不平衡、企業無法實現盈利等問題。
不過上海交大衛生政策與醫務管理研究所研究員汪兆平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告訴記者,廉價藥短缺的根本原因是中國醫藥衛生體制存在問題,“中國目前的醫藥衛生體制將醫務用工等醫療服務價格壓低,這直接導致醫務人員需要通過藥品、耗材等其他渠道來提高收入,對醫院來說,自然廉價藥不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