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恐懼癥”干擾醫改方向
盡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一錘定音,高屋建瓴地提出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其決定性作用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理論觀點,從根本上校正了醫改的方向。
但受計劃經濟和傳統思維影響,將發揮市場作用同醫療機構的所謂“公益性”對立起來,視市場為洪水猛獸的“市場恐懼癥”仍深深潛藏于許多人的內心深處,一有適當環境和條件就會冒出來。而將目前醫療系統所存在弊端的原因歸咎于所謂“市場化”的聲音,也一直未能消停下來。
市場恐懼癥是最典型的表現,當屬2005年有研究機構發出“我國醫改基本不成功”和“過渡市場化”的“高論”,這一“高論”對醫改所起的干擾作用有多大,大家應該心知肚明。
在醫改進入深水區的今天,要防止涉深水而不嗆水,啃硬骨頭而不磕掉牙,就必須切實堅持黨的十八大以來所確立的頂層設計,堅持不為“市場恐懼癥”所干擾。
何為市場化?按照通常的理解,是指在開放的市場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勝劣汰的競爭為手段來實現資源合理配和效率最大化之目標的機制。
那么在中國經濟和社會實現轉型的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的醫療衛生領域實現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醫療資源配置了嗎?沒有!各醫療機構實現正常競爭了嗎?也沒有!
既然如此,那么可見所謂的“過度市場化”完全是一個偽問題——原本就沒有被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過,所謂“過度市場化”又從何談起?
再說了,放眼中國改革開放的巨輪起航以來,時至今日,整個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仍處在艱難而又充滿希望的轉型之中,難道唯有醫療行業如有神助、一馬當先,不僅率先“市場化”了,而且竟然“過度”“市場化”了?
盡管自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由于醫改路徑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為數不少的醫療機構強化了單純追求經濟收益的傾向,但這與正常意義上的市場化取向完全風馬牛不相及,何必讓“市場”去遭池魚之禍,蒙不白之冤?
導致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政府失靈。
它表現在一些地方政府在啟動于上個世紀的醫改設計中,盲目效仿社會性質完全不同的企業改革的做法,采用“甩包袱”的方式把本未具備走向市場條件的醫院推向弊端叢生的所謂市場環境之中。它表現在健康的市場導向機制未遠建立之前,有些地方就放棄了政府在醫療資源配置方面應負的責任。
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原國家衛生部部長陳竺就曾指出,資源向城市大醫院集中,導致醫藥費用不斷增長,最終加劇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公立醫院的盲目擴張,增加了運營成本,給醫療質量和安全帶來隱患,同時削弱了基層醫療服務衛生體系。須知公立醫療機構一直處在政府的掌控之下,若非監管缺位,何來醫療資源“向城市大醫院集中”和“公立醫院的盲目擴張”的問題?
它表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后,就開始大幅減少財政支出中醫療衛生系統投入的比重,不僅忽視了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還在對公立醫院實行“掐糧斷炊”的同時固守防線,拒絕民間資本進入醫療領域。
顯然,正是因為政府失靈,才導致由公立醫療機構支撐的中國醫療體制出現了并非局部的路徑迷失。
其次是市場失靈。
它表現在因政府管理滯后和監管中存在的諸多弊端,導致醫療服務的價格信號受到人為的嚴重扭曲;它表現在因政策導向導致的醫療機構的趨利行為,使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弊端被一步步放大,既嚴重損害患者利益也嚴重損害醫療機構聲譽,同時為醫患關系的惡化埋下禍根;它表現在由于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而形成的高度壟斷,導致醫療機構之間根本就無法展開真正市場意義上的競爭,不僅導致醫療機構嚴重兩極分化,患者更成為醫療市場競爭不完全代價的最終承擔者。
總之,患者“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出現,其根本原因是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的共同作用,而政府失靈則不但是市場失靈的根本原因,更是其問題的癥結所在。
政府和市場雙雙失靈的危害多多。
最主要的是本來稀缺的醫療資源在嚴格的行政管制之下,因根本無法通過市場去實現優化配置,導致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和供需錯配并存,從而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產生的矛盾難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還由此衍生出種種亂像。而患者的“看病難、看病貴”,無疑是這棵樹上結出的果實之一。
把患者“看病難、看病貴”歸咎于“過度市場化”的危害何在?
可以設想,如果以此為醫改的邏輯起點和頂層設計的基本依據,那么建立健全的醫療市場的訴求便會被置于腦后,而僅寄托于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去進行謀劃;那么政府缺位、越位與錯位并存的狀況就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甚至有可能愈演愈烈;那么就會在大量事實已經證明需要政府加強自身改革的情況下,不但自覺不自覺地遲滯自身改革,還可能因“開錯方”、“下錯藥”而影響健康醫療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如前所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不僅極具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地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觀點,且將其融入醫改的政策當中,在發揮政府和市場之手作用、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中都兩手抓,兩手硬,終于將醫改引向正確的途徑。
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應該對當年所謂“過渡市場化”造成的負面影響和“市場恐懼癥”的消極作用估計過低,更不能放棄對它的警惕,必須從根子上進行清算!